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日前調查,7成3民眾認為大學生的英語很差;大學生近4年多益成績也逐年下降,從2010年的515分掉到501分,與企業要求新鮮人要550到600分有段差距。為搶救學生的「菜英文」,不少學校紛紛祭出職場英文銜接課程。
很多大學都設立學生英語畢業門檻,從多益、托福、雅思等英檢擇一考試,但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、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說,大學雖有把關,但也有學校「睜一眼,閉一眼」,學生只考一次英檢成績未達標,選修英文課、參加校內考試就「過關」,英文程度自然無法提升。
ETS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負責台灣多益考試,總經理王星威分析,台灣大學生的英語能力一向是「好的好,差的差」,呈現明顯的M型化發展,大學生想進入大企業工作,大學4年就會加強英文,大四甚至到補習班衝刺,就是為了拿到漂亮的英檢分數,為求職加分。
王星威也說,過去都是一千大企業要求求職者提供多益英檢成績,現在越來越普遍,連中小企業也會要求,王星威說,大學生多益成績逐年下降,推估是因為考生人數增加,連帶拉低整體平均分數。
中正大學語言中心主任的林麗菊,先前曾在國高中任教,她表示,大學生英文程度落後高中生的原因,是因為台灣學生念英文都以升學為導向,國高中會考試,「逼」學生都得念英文,一旦升上大學,動機消失就放手。
為搶救學生「菜英文」,成大7年前提出「成鷹計畫」,計畫召集人、外文系副教授高實玫表示,將全校40個科系,分成生物科技、商管、科學、高科技應用、設計與創意產業等5大領域,再針對各領域會用得到的英文,重新編輯12本教材,讓大二生從中選兩本教材修讀,讓大學生英文能力,可和職場接軌。
中正大一英文課,也打破傳統「齊頭式」教法,新生入學就要依程度分成兩班,課程也從死氣沉沉的「老師講,學生聽」,改成活潑的小組討論,考試也換成考口試、寫作、電腦面試,經過5年改革,學生多益通過率,從8%提升到69%。
留言列表